德育工作- 家长学校- 成化高中家长学校  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成化高中家长学校  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 2025-05-01
  • 浏览次数:19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新冠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开展疫情相关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工作,有效缓解了新冠疫情给公众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为弘扬攻坚克难的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提升全民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意识,倡导社会关注、支持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将主题设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

image.png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孩子进入高中,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成长的困惑越来越多时,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赶紧看看下面的妙招吧!

1.帮助孩子的前提是一定要仔细了解孩子

作为家长,要想帮助孩子的前提是一定要切实了解孩子。了解,就需要学会倾听,积极与孩子沟通。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家长在沟通中切忌打断,急于批评,着急说教或者评价孩子,而是应该鼓励并引导他流露真实的情感,表达心里的需求,给与他们充分的倾诉空间,耐心听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想法。

 

等孩子讲完之后,我们再对他的话进行总结概述,帮助他理清思路,这样可以让孩子自主性与表达欲得到满足,同时也帮助他学会梳理事件,更是提升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从目前的家庭现状来看,很多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孩子不喜欢家长唠叨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单调的说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庭教育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相信孩子,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

2.家长也要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代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拥有丰富的资源,他们习惯于去接受关注与爱,对于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会难以忍受,就生闷气、发脾气,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认知能力×情绪能力×行为能力,这其中情绪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表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

 

大家要知道爱迪生的成功与他妈妈南希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南希并不是只给他关照,给他爱,她也有生气的时候。爱迪生从小思维就极其活跃,他看到能飞上天空,看到气球也能上天,就弄来了能产生气体的药粉,和小朋友米杰利悄悄的做“实验”。结果,米杰利吃了药粉后,肚子就痛得要命,幸而抢救得快才脱落危险。这件事让南希十分生气。正是她的生气,使爱迪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表达情感时,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常常听到家长痛苦地说:孩子现在已经读高中了,过去他不会的功课,我还能教教他,现在这么多课,我再行也不能全包了它。请家教也请不起那么多呀!

 

家长在学习这方面不能帮忙了,就竭尽全力在其他方面想“帮助他们”。“去、去、去、去做你的功课,这些事不要你做,你只管学习。”这是高中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大家细想,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真正的“爱”吗?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剥夺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无趣,还可能让他们失去动力,处于一种消沉、烦躁之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也是个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会读书,不会生活,他又怎么去立足于社会呢?

3.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父母还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

这个界限千万不可模糊!美国一个青年期研究会的会长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与成人的行为变化有关。他说,成人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的日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很多时候模糊不清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产生众多的不良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一回到家却只看手机;父母要求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经常发现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们那么“假”?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4.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完美的人,当然也不会有一无是处的人。让一群人欣赏同样的一幅画,有的人对画赞不绝口,有的人认为它一文不值。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这副画并没改变。对于人来说更是如此,同一个人,有的人会说你好,有人也会说你不好,如因别人一句褒贬评价,就让自己的心情波澜起伏,那么,你就会被情绪所驱使,就会陷入“情感的旋涡”。

 

我们要做情感的主人,帮助他们在情绪与人格上独立,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对自己的优势要敢于表现。始终相信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成功的人。

5.帮助孩子学会宣泄负面情绪

青春期的心理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他们充满热情和抱负,但又富于理想主义,对现实缺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使他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易让他们心灰意冷,甚至忧心重重。

 

这一阶段情绪波动是再正常不过的,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时,不应该去压抑,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宣泄,或是让他到操场去跑一跑,或是大声唱一唱,或者与他信任的人谈一谈,这一切都必须让孩子明确宣泄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人选。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这个时代比他们的先辈生活的时代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这个时代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他们不仅面临着科学技术与信息爆炸的浪潮,还面临着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要经得起压力和竞争的考验。

 

然而,许多孩子却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低落,他们可能为自己的长相、为自己的成绩、为自己的某次失败、为自己……而苦恼,以至不能接受自己。造成这些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心中有一块迷雾,因为他们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要想孩子快乐成长,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又当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

 不过,别担心,成化高中家长学校始终相信智慧的您,我们一直与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