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  -

关注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今天,让我们一起仰望“钱学森星” 

2021年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110周年诞辰。钱老一生以其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卓尔不群的系统思维引领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仰望“钱学森星”,向先生致敬!一位中学老师给钱学森写信:“我只能教低层次的东西。不像您,是杰出伟大的科学家,能够创造伟大的事业。”钱学森回信:“不,我只是蛋糕表面的糖衣。蛋糕要想味道好,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瞧不起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12月11日,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钱学森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卓尔不群的系统思维不仅值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传承,也同样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一、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与思政教育交大的毕业生,都是由铁道部分配工作,所以都是有饭吃的。但是我们学习并不是只为了有饭吃,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钱学森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回忆钱学森能够青年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个人的成长方向与救国、强国的强烈愿望紧密相连。远大的理想带来持续的动力。钱学森高考时选择了交通大学的铁道机械工程专业。钱学森自己有明确的人生大目标,充满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没有为名而名的虚荣心。那时,在辽阔的中国,大批铁路亟待兴建,钱学森决心献身于“铁道救国”。最终他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的铁道机械工程专业,这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专业。193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机械工程学院,几乎可以万无一失地在交通部谋得一份起薪60元大洋的铁路设计师的美差。然而,过上舒适的生活不是他的求学目的,他不想止步于此。当时,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凇泸停战协定》,鲁迅疾呼“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于是大学期间,他便开始选修航空工程课程,到图书馆借读“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美国火箭创始人戈达德的书也借来看……还借过一本英国格洛尔写的专讲飞机机翼气动力学理论的书来读;总算是入了空气动力学理论的门。”在这样博大的家国情怀和超强的学习能力支撑下,钱学森于1934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考试,并成为唯一的航空门留美研究生。1935年赴美学习一年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为求更好的专业发展,钱学森投师冯·卡门。钱学森辗转求学,负笈海外,志在报国。即便是后期遭到美国百般阻挠,被拘留软禁,钱学森也从不退缩一心回国,终在1955年回到新中国后走上献身国防的强国之路。在钱学森读中学期间,曾经画过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的是刚出土的竹子,背景是淡淡的水墨晕染开来。如果走近些看,我们会发现画上的竹子所具有的节竟然勾勒得十分清晰。当时很多人觉得很奇怪,小竹子刚出来应该会是“笋样”,“竹节”为什么会如此分明呢?和实际情况不一样,似乎是有点错误的画,却得到了老师的大加赞赏,“这幅画画得很好!”老师想在他的画上写上评语,却舍不得,于是重新拿纸写下“此画深有雅意”,取了别针别在画上,这幅画从此留在了学校的档案室。小竹子有节,原来钱学森是想用这幅画来表明他自己或者说学生都应该这样,走向社会之前,作为读书人,从小要培养自己有节气,不怕困难,不爱钱,爱祖国,爱民族。二、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与学生创新教育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创新是钱学森科学精神的灵魂。钱学森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前沿把握未来趋势,始终站在人类知识探索的高尖领域构建创新理论。在加州理工读博期间,未满28岁的他在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下提出了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建立了崭新的“亚音速”空气动力学和“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冯·卡门这么评价钱学森:“我发现他非常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上世纪40年代,他就极富远见地提出用火箭助推飞机实现洲际飞行。50年代,他就敏锐预见到喷气和导弹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他还开创了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他主张从整体上研究解决系统性问题,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等的研究发展与推广应用,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钱学森的故乡——杭州,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探索实践正在进行。2021年5月24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暨杭州市主场活动上,包括钱学森在内的6位科学家的故居(旧居)、纪念馆入选成为浙江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三、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与学生全面发展从我自幼所受的教育来看,培养青少年要从多方面,包括文艺、绘画、音乐入手……看来要大力发展思维科学。——钱学森的手稿钱学森晚年提出了关于提升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新思想新理论——大成智慧学。所谓“大成智慧学”,就是“集大成得智慧”。具体来说,它强调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以人为主的人机结合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信息、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总体设计,群策群力,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1997年春,钱学森明确与全面地阐述了“大成智慧”的实质与核心。他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与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如果没有艺术,只有科学,那么就缺乏想象;如果只有艺术,而没有科学,那么可能就得不到持续的发展。钱学森曾说:“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四、钱学森所提的灵境技术与学校智慧教育我对灵境技术及多媒体的兴趣在于它能大大扩展人脑的知觉,因而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代要开始了!——钱学森“灵境”是钱学森对英文“VirtualReality”(现在普遍翻译为“虚拟现实技术”)的翻译。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刚开始了解灵境(VirtualReality),立刻就想到人机结合的应用上。他将灵境定义为,“用科学技术手段向接受的人输送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以至嗅觉的信息,使接受者感到如亲身临境。但这临境感不是真的亲临其境,而是感受自己,是虚的”。“灵境”充分体现了虚实融合,但又有别于人造的物理实境,与时下“元宇宙”描绘的图景非常相似。此外,钱学森提出,“灵境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将扩展人脑的感知和人机结合的体验,使人与计算机进入到深度结合的时代,是形成“大成智慧”的重要推动力量。“灵境”的翻译与界定,既体现了钱学森深厚的人文功底,也表现了他对技术发展的前瞻预测和对人类思维方式变革的准确把握。与30多年前相比,信息技术已经更新多代,站在元宇宙兴起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钱学森“大成智慧”预言实现的可能。元宇宙集5G、VR、AR、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之大成,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下一阶段,教育领域已经出现其中一些技术元素。钱学森本身就是“大成智慧”的典范,他卓越的科学成就也许淡化了他在教育方面的思想,钱老本身也是一位卓越的老师。我们选取的点滴,绝不是钱老教育思想的全部,钱老的教育思想本身也是一个无穷的宝库。“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这个浩瀚无比的星空里,请不要忘记有一颗璀璨的星——“钱学森星”。我们怀念他,敬爱他。向钱学森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