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
家长学校-
【家长课堂】向校园欺凌说不!
【家长课堂】向校园欺凌说不!
为了让孩子快乐地迎接新学期,本期家长课堂和家长朋友们聊聊预防校园欺凌。
首先,请家长做个小游戏:请撕下一张白纸,把它折成您想要的样子或把它揉成您想要的样子。

请想尽办法把刚才的折纸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1、在折纸/揉纸团的时候,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2、在舒展纸团的时候,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子的?

同理,家长朋友们肯定能感受到,随意的戏谑与谩骂,可能对别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即便道歉,褶皱的纸团也永远变不回平整的样子了。请告诉您的孩子,每个人都希望在爱与鼓励中御风而行。
01
什么是校园欺凌?
✦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02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03
如何防范校园欺凌?
✦
1.教育孩子遇到校园欺凌的正确处理方式:一定要沉着冷静,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分散对方注意力;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或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寻求机会突围。
2.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发生矛盾纠纷后,宽容礼让,积极妥善处理,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解决。
3.如果孩子内向害羞、缺少社交,多帮孩子安排兴趣相符的社团活动,增进同伴关系,增强人际交往,培养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并建立自信心。
4.穿戴低调,不过于招摇。不嘲笑他人贫穷、缺陷、肥胖等家庭环境或身体缺陷并起侮辱性外号,包括他人父母、兄弟姐妹。不嫉妒成绩好的同学,积极努力提升自己,也不嘲笑成绩差的同学。
5.独自行走时尽量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放学后不贪玩,按时回家。
6.让孩子记住一个在危急时可以向其求救的成人的电话号码,或报警求助。
7.家长要在孩子花钱的事上保持警觉。
04
实施欺凌孩子的家长怎么做?
✦
1.不能敷衍对待,端正态度,教育孩子欺凌行为是极其严肃的一件事儿,切忌认为孩子没受别人欺负就行,从而不闻不问,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也不能过分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否则容易引发孩子逆反心理,同时,打骂孩子的行为也在无形之中给孩子传递了暴力处理问题的错误方式。
2.跟你的孩子讨论校园暴力行为,在讨论中让孩子明辨是非。清楚明确地告诉你的孩子,你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学校、老师、社会、法律都不容许。并讨论受害者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让孩子设想自己被欺凌的感受,绝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只是开玩笑”之类的理由。陪同孩子向对方真诚道歉。
3.安排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惩罚方式与你的孩子的施暴行为有关,且符合他的年龄与身心发展,表明做错事会承担相应后果,有效阻止施暴行为。
4.增强对孩子参与活动与行踪的掌控,了解往来人群及人际关系,禁止孩子玩暴力游戏,规范活动。
5. 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行为,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转变情况。赞美孩子非暴力行为,悔改与担当负责的表现,鼓励遵守学校规范的行为。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