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校园新闻- 躬耕笃行 润物无声

躬耕笃行 润物无声

———历史特级教师张永谦《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课堂教学探索》讲座
  • 2024-10-27
  • 浏览次数:399

2024年10月25日,我校历史组邀请历史特级教师张永谦做了主题为《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课堂教学探索》的讲座,为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改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视角、方法和路径,让老师在谛听中收获,在交流中共鸣,在思考中成长,激发了历史教师们试题研究、设计的热情,增强了“立德树人”的使命感。

扎根中学教学,了解学术成果

江苏历史卷的特色,立意高远、思维新颖、角度别致,以此为据,在“紧贴”教材教学的同时,需要“回望高考”,在研究新高考以来的试题总结规律性变化。亦需引入学术研究新成果。创设新情境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特色。如,明朝商品经济涉及的海外贸易繁荣,以及明政府开放海禁,与教材中的海禁有较大差异,涉及的观点和材料均立足学术前沿,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张老师总结概括了21-24年江苏真题考查的主题,通过2024年真题的详细解析,找寻变化规律,指出试卷亮点:具有高度综合性;强化了历史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细节理解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体现了情境化教学的理念;高度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明确评价要求,厘清教学思路

评价要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宗旨,只有明确了考查的方向、内容和评价依据,才有可能让教学不偏离方向。张老师强调历史教学考查方向着重素养立意和价值引领,考查内容侧重“五史”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突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着重“四个”方面:民主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五育并举;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历史大势。评价依据为国家方针政策、《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水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基于评价要求,教学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抓时空(时间尺度、通透史实逻辑);抓概念(理解内涵、形成知识结构);抓教材(九个辅助、理解正文内容);抓必修(渗透选必、实现视域融合);抓大势(突出主题、强化史事表达);抓变化(整合背景、揭示阶段特征)。张老师以《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从《航海日记》看“哥伦布远航”》为例,讲解了如何突破史料选取、研读,情境创设、问题设计等教学中的难题。

关注教师发展,助力学生成长

课堂这片土壤需要师生共同耕耘,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张老师深切关怀教师素养提升,明确课堂增效方法:(1)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有所得——抓细、抓实。体现“学术的力量”是课堂内容。让学生动起来,知道我的思维是什么?让学生会书写历史!(2)科研指导:多走出去、多看多听多思!(3)直面课程主题:强调世界文明、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4)打通最后一公里,不能放松,自己那块自留地要抓住!自身个人素养不等于“高考好”;要化为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素养;(5)关注新的学术成就,关注历史的美;(6)做好错题订正!常抓不懈!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张老师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孜孜不倦的研究品质,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深深感召着教师们,以豁达包容的仁者之风、穷究于理的智者之风感染和熏陶着历史组全体成员。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