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山古镇,领吴越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为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育人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感以及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世界的良好学习品质,进一步增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参与中,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有为青年,11月10日,我校高三年级组织开展了“游惠山古镇,领吴越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伴着秋风落叶,同学们踏进了坐标无锡惠山的中国泥人博物馆,了解了喻湘涟、柳成荫、王木东等多位大师并欣赏了他们的泥人大作,张飞、菩萨、无锡福宝等各式各样的人物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惠山独特的黑泥被重新赋予了价值,在代代手艺人手中获得新生,大家在作品观赏中领略到泥土别样的魅力。之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又亲自动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泥人。看着一只只“蜗牛”摆上桌面,成就感油然而起。亲身体验,不仅仅让同学们对惠山泥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是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离开泥人博物馆,下一站便是惠山古镇。“惟惠山幽雅闲静”,这是乾隆帝对惠山最中肯的评价。进入古镇,临河两岸上些许茶摊儿,三两人一桌,大爷大妈在慢酌浅饮,闲聊家常。沿着石板路慢慢前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一年一度的菊展也开始了。与秋风一道作客,赴一场黄英之约。这次惠山菊会聚集了近50个城市的菊花,并将其以13种不同特色形式展示于众,姿态万千,蔚为大观,毫不输于春日的芬芳万华。
顺着石罅间的溪流,穿过石缝,踏过石块,在菊花的清新淡雅之中,大家走过了多个祠堂,看到了天下第二泉,观到江南古祠堂群的美,赏到泉水的清冽。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清新碰撞,令人震撼。行走在河边,北风从有岁月痕迹的墙缝间窜出,吹得墙头的杂草一阵摇曳,白墙黑瓦,石板路,水波荡漾间天色将晚,灯火渐起,仿佛穿越千年时光。
惠山古镇行,不仅让同学们欣赏了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美景,感受到惠山千年历史的古老,收获了一份安然平和的心境,更亲自参与了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让大家更加珍惜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